随着人工智能加速演进,MiniMax M2 这款全新的预训练模型备受瞩目。它选择了全注意力(Full Attention)路线,引来不少讨论与提问:“为什么不继续用线性或稀疏注意力?” 为回应这些关切,MiniMax M2 的预训练负责人将详细解释这项选择的原因。
第一,团队认为在现有的工业应用里,线性和稀疏注意力虽然有节省算力的优势,但要完全替代全注意力还需要时间。大型语言模型(LLM)落地要面对复杂多样的场景,如代码理解、数学推理和多模态数据处理,模型好不好不仅看理论,更要经得起真实使用的检验。
第二,尽管研究一直在寻找更高效的注意力机制,但在产品化过程中,优秀表现离不开扎实的工程优化。MiniMax M2 团队很清楚,用户最在意的是效果、速度(TPS)和成本。要把这些指标提升上去,就必须跨过评测体系不完善、观察和迭代成本高等难题。
第三,基础设施也是现实挑战。相比全注意力,线性与稀疏注意力的生态与工具链还不够成熟,想要拿到明显的性能提升需要投入更多工程努力。随着算力受限与数据规模不断扩大,这两类注意力的优势可能会逐步显现,因此团队也在提前布局,为可能的转向做好准备。
接下来,MiniMax M2 团队将继续探索更高效的模型架构,并优化现有基础设施,以满足未来的计算需求。在稳步前进的道路上,团队保持对技术的热情与好奇,期待不久后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。
© 版权声明
AI智能体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作者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作者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此作者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客服处理。
THE END















用户38505528 1个月前0
粘贴不了啊用户12648782 2个月前0
用法杂不对呢?yfarer 2个月前0
草稿id无法下载,是什么问题?